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及对策/冯兴吾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04:47:48  浏览:87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及对策

     冯兴吾 刘金海 余光义


  不正当竞争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最早见于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该公约规定:“凡在工商活动中违反诚实经营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不正当竞争行为定义为经营者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律师行业的不正当竞争是目前律师行业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有关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危害及原因,并对此提出对策。
  一、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1、用支付“联络费”、“介绍费”等非法回扣形式来稳定案源。一些律师向中介人支付回扣,回扣比例一般为律师费的20%,有的甚至高达50%。
  2、随意提高或降低收费。面对“大案”,一些律师事务所或律师之间采取竞相降价的方法来达到排挤其他律师事务所或律师的目的,当事人尤如到市场购物而“货比三家”,择廉而办案。当事人与律师讨价还价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对于不明“真相”的当事人则抬高收费,能捞多少是多少。
  3、垄断业务项目行业。最为普遍的做法是凭借各种关系,依靠关系人的权力与一些有案源的单位签订常年法律顾问协议,排除其他律师事务所或律师的介入,从而使某一地区、某一部门、某一行业所属的业务仅仅由某一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办理。
  4、抬高自己诋毁别人。恶意、片面地夸大或捏造其他律师事务所或律师的缺点或失误,损害其社会信誉而抬高自己的名声,借机招揽业务。如有的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故意诋毁其他律师、律师事务所的声誉,故意在当事人与其代理律师之间制造纠纷等。
  5、同一律师事务所内部人员之间各自为战,占领一方天地,不允许他人涉足其间,用不正当手段维系业务关系,使律师事务所内部人员之间矛盾丛生,不利于团结合作。
  6、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对有关律师业务服务质量、功能等方面进行宣传比较,来表明本律师事务所或律师提供的服务更优,通过打击特定或不特定的竞争对手。宣传内容有真有假,其结果必将导致各律师事务所或律师间相互影射、攻击、盲目夸大其词。
  7、利用律师兼有的其他身份在法律服务市场中进行不正当竞争。如有的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评委会的身份或兼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行风监督员的身份,干扰我国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8、乡镇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律师的不正当竞争。由于法律服务市场管理的多元化,使得乡镇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律师分属于司法行政机关内部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主体既不能统一意志,又不能协调管理,严重影响了统一的法律服务市场体系的形成。
  二、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
  律师行业的不正当竞争给律师事业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不但将正当合理的竞争引向反面,而且引起了律师行业的严重混乱,危害了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1、严重损害了律师事务所或律师的社会信誉
  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然而利用商业化手段来争抢案源无疑有损于律师事务所或律师的形象与职业尊严,更不利于律师社会地位的提高。
  2、助长了不正之风,滋生腐败
  律师事务所或律师为了案源而采用不正当手段拉关系、走后门,为一些部门的某些人员创造了利用介绍律师业务来谋取回扣或以此充当单位小金库的机会,甚至逼迫律师事务所或律师提高回扣比例,或者与律师事务所或律师营私舞弊,给腐败滋生了温床。
  3、律师事务所财务管理出现漏洞
  律师行业的回扣的支付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但为了维系律师业务的正常开展,律师事务所不得不进行兑现。因此财务手续必定出现混乱,造成管理上的漏洞,难以通过审计与财政审计,严重的还会使律师事务所或律师违反财务纪律,受到法律制裁。
  4、造成恶性循环而不利于律师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不正当竞争是一种短视行为,虽能暂时促进律师行业的创收和办案数量的上升,但是由不正当手段带来的必定是不合理的恶果。长此以往,势必危害律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原因
  1、案源不足
  目前,法律服务市场混乱,既有乡镇法律服务工作者,又有公职律师,还有企业法律顾问。无论是“有证”或“无证”的机构都 竞相争案源。从本部门,本地方的局部利益出发,搞行业垄断,律师案源得不到保障;从法律经济学角度分析,即法律服务需求小于法律服务供给。
  2、利益驱动
  律师事务所改制后,律师为了完成任务、保全工资与实现效益提成,也不得不各自为战,广拉关系多方走动,用支付回扣这一常见的手段来笼络有关人员。
  3、财务制度不严
  支付回扣,用商业竞争的手段来促进律师行业的发展是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律师事务所财务管理不严格,给不正当竞争大开方便之门。
  4、管理弱化
  由于我国律师行业管理主体为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现行的承担管理责任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的管理机构,由于受政府编制、财力的制约,存在着机构空缺、人员不足、财力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在管理方式上只注重主导性工作,疏于法律服务市场的管理;在管理力度上,只注重管理工作的一般布置,疏于检查、监督;在管理行为上,只注重表面上的被动工作,疏于主动的工作。
  5、隐蔽性强
  1995年司法部虽然发布了《关于反对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但由于对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不明确导致现实中广泛存在的某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未列入司法部规定的不正当竞争之列。如对律师、律师事务所的广告宣传问题缺乏详细规定,因而律师行业利用各种形式的广告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比比皆是,一些虚假夸大的宣传混淆视听。不仅误导当事人,损害律师的形象,也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
  四、律师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对策
  1、建立统一、开放的法律服务市场
  建立统一、开放的法律服务市场是律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法律服务市场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它一方面要求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求国内市场国际化,加入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全球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作为专业服务贸易领域一部分的法律服务市场将逐步开放,对外国律师业务的限制将逐步消除,国内外律师的竞争将日益加剧。如果我国律师、律师事务所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不注重改善软硬件服务环境,只把精力放在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上,其结果必然被法律服务市场所淘汰。
  2、建立律师信用制度
  律师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律师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建立律师的资本信用,律师事务所的所力信用、业务水平信用、服务质量信用等内容的信用制度,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按照信用制度标准确定信用等级。
  3、逐步改善律师执业环境
  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完善律师制度、司法制度;改善经济环境,在律师收费价格、税收政策、各项管理费的收取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律师发展的政策;改善教育环境,增加对律师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律师教育培训工作;改善律师的政治环境,给律师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机会,提升律师的社会地位。
  4、建立有效的法律服务市场监管机制
  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问题是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问题。要完善对律师不正当行为的法律监督机制,健全律师惩诫组织机构,建立律师惩诫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要强化律师惩诫委员会的功能,严格依法追究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律师及其执业机构的法律责任。
  5、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要严格执行律师收费标准,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收费,并保证各项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都能切实落到实处,使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理有章可循,使不正当竞争行为无立足之地。
  6、建立律师职业责任赔偿制度
  要使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将法律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兼顾社会效益,而不是单纯以创收为第一目的。律师提供有偿法律服务,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如果由于律师的过错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由律师承担赔偿责任,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也应承担连带责任。
  7、制定法律规范来调整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能源部、水利部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奖评审办法》等的通知

能源部 水利部


能源部、水利部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奖评审办法》等的通知

1990年10月26日,能源部、水利部

《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奖评审办法》和《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标准及评选办法》,经几次讨论和修改现颁发试行。请各单位根据以上两个办法制订本单位的具体实施办法。在执行中发现有何问题,请告水规总院。

附1: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奖评审办法(试 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申报
第三章 评审
第四章 奖励
第五章 附则
评审标准表
附表一 单位申报表(略)
附表二 单位自检评分表(略)
附表三 获奖项目统计表(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计委计设(1987)1231号文《关于勘察设计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和建设部(90)建设字第263号文《关于勘察设计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按照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要求,为促进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深化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勘测设计质量、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单位的科学管理水平,加速水利水电建设,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质量管理奖”(以下简称“部质量管理奖”)是能源部、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最高奖励,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成熟一个,评定一个,本项奖励的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后不申报或复评不合格的单位,荣誉称号自动失效。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部直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各流域机构的设计单位。

第二章 申 报
第四条 申报“部质量管理奖”的基本条件如下: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经部达标验收两年以上;
2.勘测设计质量、水平和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近五年内有获国家、部或省级的优秀勘测设计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
3.达标验收后,五年内有获部、省级以上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的成果;
4.院内开展了质量管理奖的活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有明显进步,并有50%以上的生产单位和25%以上的辅助生产、管理、党群单位获得质量管理奖;
5.近两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第五条 申报“部质量管理奖的”单位,必须在自检自评的基础上,报送下列资料,资料不齐备者不能参加评选;
1.部质量管理奖申报表(附表一)
2.部质量管理奖自检评分表(附表二)
3.获部、省级以上优秀勘测设计奖、科技进步奖、QC小组奖及其它奖励的清单(附表三),并附获奖证件的影印件;
4.全面质量管理近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5.巩固提高、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的总结,内容包括部质量管理奖评审条件(附表一)所列的十一个方面和达标验收后的工作情况与成效。

第三章 评 审
第六条 部质量管理奖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评审委员会代部组织评审。报评审程序包括:(1)单位自评后申报,(2)总院审查申报材料,(3)总院组织检查,(4)总院组织评审,(5)评选结果报部审批。
第七条 部质量管理奖的评审标准包括十一大项41子项,总分100分。采用系数计分法按下列6个档次,对41个子项逐项计分;
1.0:做得很好,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0.8:做得好,尚有不足之处;
0.6:做得较好;
0.4:做得一般,存在问题较多;
0.2:刚刚开展工作;
0.0:尚未开展工作或无从查考是否开展工作。
子项得分=该子项满分×档次系数。
评审结果,子项无0分、实评总分超过80分的单位,才具有获奖资格。

第四章 奖 励
第八条 荣获部质量管理奖的单位,由能源部、水利部授予(能源部、水利部)奖牌和证书,并予以通报表彰。
第九条 获部质量管理奖的单位,两年后可申报国家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奖,获上列双奖的单位可推荐具有申报国家级优秀质量管理奖的资格。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条 获部质量管理奖的单位,必须继续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巩固提高,总院每年都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发生质量严重下降,严重质量、安全事故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单位,要限期改进,必要时可停止直至撤消其荣誉称号。
第十一条 各直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可以按照本办法的原则,建立本院的优秀质量管理奖,表彰奖励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作出成效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
评审标准表
----------------------------------------------------------------------------------
总 项 |子 项| 评审项目 | 评 审 标 准 |满分
----------|------|------------|----------------------------------------|------
| 1.| 领导质量 |院、处领导群体质量意识明确都能坚持质 |4
| | 意识 |量第一的方针,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作为 |
一 与 | | |搞好各项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
、 质 | | | |
领 量 | 2.| 决策质量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方针、政策,正确 |2
导 管 | | 和管理水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决策 |
质 理 | | 平 |程序,无重大决策失误 |
量 机 | 3.| 质量管理 |院设立了第一管理者领导下的全面质量 |2
意 构 | | 机构 |管理机构,配备了得力的专职人员,处及 |
识 ( | | |其以下单位设有专兼职管理人员。职责分 |
8 | | |明,工作落实,形成了有效的质量管理的 |
分 | | |组织保证体系 |
) | | | |
----------------------------------------------------------------------------------
续表
----------------------------------------------------------------------------------
总 项 |子 项| 评审项目 | 评 审 标 准 |满分
----------|------|------------|----------------------------------------|------
| 4.| 计划与实 |质量教育已纳入职工教育计划,年度计划 |2
| | 施 |具体落实,领导带头,分层次、有针对性 |
| | |地采用多种形式认真搞好各类人员的质 |
二 | | |量教育 |
、 | | | |
TQC | 5.| 普及教育 |全员普及教育(每年24小时以上)面达到 |2
教 | | 面 |90%以上,院、处领导和质管人员TQC深|
育 | | |化教育(每年48小时以上)面达到100%|
(7分) | | |并经考试合格 |
| 6.| 教育效果 |掌握TQC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质 |3
| | |量与数量;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并能恰当 |
| | |地用于本职工作,有明显效果 |
----------|------|------------|----------------------------------------|------
| 7.| 目标制定 |制定了近期和年度目标,目标体现了提高 |3
| | |勘测设计质量、水平和效益,先进可行,有 |
| | |明确的目标值和对策措施 |
三 | 8.| 目标展开 |目标纵横向展开具体,层层有明确的目标 |3
、 | | |和责任,并有目标值和相应的对策措施, |
目 | | |形成了完整的目标体系,便于考核评价 |
标 | 9.| 目标推进 |目标责任逐项落实,推进过程中能实现动 |3
管 | | |态管理,各级领导能定期组织检查,记录 |
理 | | |齐全 |
(12分)|10.| 目标成果 |能认真总结评价,目标总兑现率不低于 |3
| | 评价 |90% |
----------------------------------------------------------------------------------
续表
----------------------------------------------------------------------------------
总 项 |子 项| 评审项目 | 评 审 标 准 |满分
----------|------|------------|----------------------------------------|------
|11.| 规章制度 |完善了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 |3
| | |制度,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各项 |
四 | | |工作有章可循,并能认真执行 |
、 |12.| 标准化工 |逐步建立标准体系,有计划地推进标准化 |3
基 | | 作 |工作 |
础 |13.| 质量信息 |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已形成,并按程序进行 |2
工 | | 反馈 |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取得了 |
作 | | |实效 |
(9分) |14.| 计量与检 |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计量管理制度健 |1
| | 测 |全,检测器具符合要求 |
----------|------|------------|----------------------------------------|------
|15.| 工序管理 |按专业和项目编制了工序管理图表,能系 |3
| | 图表 |统地展开生产流程和信息反馈流程,并有 |
五 | | |管理点、责任人、互提资料与协作配合等 |
、 | | |要求,并能认真执行 |
勘 |16.| 事先指导 |实行以勘测设计大纲为主的多种形式的 |3
测 | | |事先指导,大纲符合实际,先进可行 |
设 |17.| 中间检查 |严格按工序管理制度进行中间检查,并有 |2
计 |18.| 成品校审 |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过 | | 与考核 |严格执行各级技术责任制,认真搞好成品 |3
程 | | |校审,并按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考核产品 |
的 | | |等级 |
质 |19.| 设计优化 |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积极搞好优化设 |4
量 | | |计,基本资料可靠,分析论证充分,方案 |
管 | | |决择正确,技术水平高,效益显著 |
理 | | | |
(15分)| | | |
----------------------------------------------------------------------------------
续表
----------------------------------------------------------------------------------
总 项 |子 项| 评审项目 | 评 审 标 准 |满分
----------|------|------------|----------------------------------------|------
六 |20.| 现场设代 |本着科学公正的态度,按需要及时派出配 |2
、 | | |合施工小组,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施工中的 |
为 | | |实际问题 |
用 |21.| 工程回访 |坚持工程回访,并有回访总结,从中吸取 |2
户 | | |经验教训,改进设计工作 |
服 | | | |
务 | | | |
(4分) | | | |
----------|------|------------|----------------------------------------|------
|22.| 三项指标 |当年QC小组注册登记数达到全院科室数 |2
| | |的50%以上,参加QC小组活动的人数达 |
七 | | |到全院职工总数的15%以上;成果率达到 |
、 | | |注册小组数50%以上 |
QC |23.| 推广应用 |成果能在生产和管理实践中推广应用或 |2
小 | | |纳入有关标准制度 |
组 |24.| 获奖状况 |近3年内有国家级、部省级优秀QC小组 |2
(6分) | | |成果奖 |
----------|------|------------|----------------------------------------|------
|25.| | |2
八 | | 技术业务 |制订了培训规划和计划,并能认真执行 |
、 | | 培训 | |
队 |26.| | |3
伍 | | 精神文明 |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体系,能结合实 |
素 | | 建设 |际,搞好思想政治工作,院风院貌好,精 |
质 | | |神文明建设的成效获有关部门的表彰 |
(5分) | | | |
----------------------------------------------------------------------------------
续表
----------------------------------------------------------------------------------
总 项 |子 项| 评审项目 | 评 审 标 准 |满分
----------|------|------------|----------------------------------------|------
|27.| 质量否决 |内部分配体现了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原则, |4
| | 权 |有关制度切实可行,用于质量的奖金高于 |
九 | | |其它奖励,体现了“质量第一”和质量否 |
、 | | |决权 |
质 |28.| 质量考核 |对不同部门,对各级人员均有比较科学的 |3
量 | | |考核办法,并认真执行,考核结果有记录 |
奖 |29.| 质量剖析 |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能针对不同的典型 |2
惩 | | |事例,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剖析,认真总 |
(9分) | | |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 |
----------|------|------------|----------------------------------------|------
|30.| 长远规划 |摸清三个水平(国际、国内、部内),结合 |2
十 | | 和年度计 |实际和发展需要,认真制订了科技发展规 |
、 | | 划 |划和年度计划,并能认真执行 |
科 |31.| 采用新技 |结合实际,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 |3
技 | | 术 |工艺、新材料,并取得显著成效 |
进 |32.| 计算机应 |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计算机, |3
步 | | 用与CAD|CAD成图率不低于10%,并在开发和引 |
(8分) | | |进方面有显著成效 |
----------------------------------------------------------------------------------
续表
----------------------------------------------------------------------------------
总 项 |子 项| 评审项目 | 评 审 标 准 |满分
----------|------|------------|----------------------------------------|------
| | | |
| | | |
|33.| 勘测设计 | |6
| | |勘测设计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按照规定标 |
| | |准考评,近三年内产品优良品率达到90% |
| | 产品质量 |以上,无不合格品。并获有国家、部、省 |
| | |(市)优秀勘测设计奖或科技进步奖的成 |
| | |果 |
十 |34.| 管理工作 | |3
一 | | |管理工作初步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制度 |
、 | | |化、系统化 |
质 |35.| 全员劳动 | |3
量 | | 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同行业相比指标先进 |
成 | | |或近三年内逐步有所提高,严格控制生产 |
效 | | |成本,在双增双节上有明显成效,生产条 |
(17分)| | |件生活福利有所改善 |
|36.| 安全生产 | |3
| | |确保安全生产。千人负伤率低于行业标准 |
| | |有完善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完好 |
|37.| 设备管理 |率不低于90% |2
| | | |
| | | |
----------|------|------------|----------------------------------------|------
| | | |
总 计 | | | |100
| | | |
----------------------------------------------------------------------------------

附2: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标准及评选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计委计设(1987)1231号文《关于勘察设计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补充通知》的精神,结合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了表彰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QC小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评选标准评选。
第三条:能源部、水利部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代两部具体实施。

第二章 评 选 标 准
第四条:凡同时具备以下4条者,可评为部级水电勘测设计单位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1.必须是本单位正式注册的质量管理小组,经本单位正式发布的获奖成果,经单位审查后向部推荐。
2.能围绕本单位的方针目标和生产、工作中的质量关键、薄弱环节选择课题,提出攻关目标,制订活动计划。
3.能针对选题和目标,正确灵活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计划地按PDCA程序开展活动并有活动记录。
4.成果具有明显的效益。

第三章 评选程序和奖励
第五条:申报材料
各院向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申报材料必须包括:
1.QC小组成果发布申请表(附表2略)一式15份。
2.QC小组成果报告单(附表3略)一式15份。
3.QC小组成果一式15份。
4.QC小组活动记录复印件一份。
第六条:资格审查及发布会
由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评审委员会,根据各院上报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并向审查合格小组所在单位发出开会通知。在发布成果时,要运用图表和数据说话。发布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评委可提问5分钟。
第七条:成果评选
QC小组成果发布后,由部评审委员会成员,根据QC小组活动情况和成果效益,按照本办法第二章规定的评选标准和《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评分表》(附表1)的内容,当场评分,发布会闭幕时宣布评选结果。
第八条:等级划分
按照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评分表规定的内容,凡得分在90分以上者为优秀QC小组一等奖,80--89分者为优秀QC小组二等奖,70--79分者为优秀QC小组三等奖。小数点以后的分值按四舍五入计算。
第九条:表彰奖励
对获奖的优秀QC小组,由能源部水利部发给奖状、个人荣誉证书。在全系统进行通报表彰。部优秀QC小组评审委员会,负责向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推荐参加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的工作。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条:凡已经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QC小组成果,不能同时向部申报。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1990年七月起试行。
第十二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属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附表1: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评分表
单位名称:
小组名称: 评委:
------------------------------------------------------------------------
|项 序| 内 容 |满分 |
|------|----------------------------------------------------|------|
| 一 |1.选题是否符合院目标方针和围绕本单位存在的质量问题|5 |
| 、 |----------------------------------------------------|------|
| 课 |2.现状分析是否清楚(用数据图表表示) | |
| 题 |----------------------------------------------------|------|
| 选 |(1)原因是否分析透彻、合乎逻辑 |4 |
| 择 |----------------------------------------------------|------|
| 和 |(2)是否抓到了主要原因 |5 |
| 分 |----------------------------------------------------|------|
| 析 |(3)分析方法是否正确 |4 |
| |----------------------------------------------------|------|
| |3.课题目标是否明确 |4 |
| |----------------------------------------------------|------|
| |4.对策表是否按5W1H要求 |6 |
|------|----------------------------------------------------|------|
| |小 计 |28 |
|------|----------------------------------------------------|------|
| 二 |1.是否按对策计划活动,活动是否体现PDCA循环 |13 |
| 、 |----------------------------------------------------|------|
| 活 |2.是否全员参加活动,活动记录是否完整,活动次 |5 |
| 动 |数是否每月至少一次 | |
| 情 |----------------------------------------------------|------|
| 况 |3.TQC培训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不少于16小时) |4 |
| |----------------------------------------------------|------|
| |4.活动是否正确灵活运用各种工具方法 |8 |
|------|----------------------------------------------------|------|
| |小 计 |30 |
|------|----------------------------------------------------|------|
| 三 |1.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6 |
| 、 |----------------------------------------------------|------|
| 成 |2.效果是否显著 |15 |
| 果 |----------------------------------------------------|------|
| 评 |3.成果是否经过实践检验或认可 |4 |
| 价 |----------------------------------------------------|------|
| |4.巩固措施和标准化程序化成果 |7 |
| |----------------------------------------------------|------|
| |5.下一步打算是否明确 |4 |
|------|----------------------------------------------------|------|
| |小 计 |36 |
|------|----------------------------------------------------|------|
| |1.发布人态度是否严肃认真 |2 |
| 四布|----------------------------------------------------|------|
| 、效|2.是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2 |
| 发果|----------------------------------------------------|------|
| |3.是否善于用数据说话、图表清晰 |2 |
|------|----------------------------------------------------|------|
| |小 计 |6 |
|------|----------------------------------------------------|------|
| |合 计 |100|
------------------------------------------------------------------------
注 发布时间15分钟,每超过1分钟扣1分。
附表2:QC小组成果发布申请表
单位: 编号:
----------------------------------------------------------------------------------------------------
| 部 门 | | 原来状况 | 达到目标 |
|----------|----------------------------------------|(用数值或图表表示)|(用数值或图表表示)|
|小组登记号| | 申报日期 | | | |
|----------|----------------------------------------| | |
|小组名称 | | | |
|----------|----------------------------------------| | |
| | | | | | | |
| 成 员|------|------|--------|--------------| | |
| | | | | | | |
|----------------------------------------------------| | |
|完成课题名: |活动期限: | | |
|----------------------------------------------------|--------------------|--------------------|
| 共活动 次 小时,共参加人次: |单 位| | | |
|----------------------------------------------------| | | | |
|No |TQC| |资格审查| |
|日/月 |领导小| |结 果| |
|时间 |组意见| | | |
|----------------------------------------------------|------|------------|--------|----------|
|No | |部评审 | | |
|日/月 | |委员会 | | |
|时间 |结 果|意 见 | | |
|----------------------------------------------------| | | | |
| 小组成员参加TQC学习时间 小时 | | | | |
----------------------------------------------------------------------------------------------------
附表3:QC小组成果报告单
--------------------------------------------------------------------------------------------------------
|QC小组名称: |四、调查确认主要原因:|七、效果对比: |
|------------------------------------------------| | |
|课题名称: |小组类型| | | |
|------------------------------------------------| | |
|小组简介(包括小组人数):|一、选定课题的理由:| | |
| | |----------------------|--------------------------|
| | |五、对策: |八、防止问题再发生: |
| | | | |
|--------------------------|--------------------| | |
|二、现状调查: |三、分析问题的原因:| | |
| | |----------------------|--------------------------|
| | |六、实施: |九、回顾与体会及遗留问题:|
| | | | |
| | | | |
--------------------------------------------------------------------------------------------------------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市区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市区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盐政发〔2009〕7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盐城市市区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


                                     盐城市人民政府
                                    二OO九年四月九日

                  盐城市市区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市区生活饮用水管理,保障供水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区取用地表水的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取用地下水的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饮用水源地保护

  第三条盐都区、亭湖区、东台市、大丰市人民政府是市区饮用水源保护的责任主体,饮用水源保护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四条四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安全保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部门联动和重大事项会商机制,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调查评价,定期检查饮用水源地保护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五条四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和水域纳污能力,大力治理污染,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要结合实际,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可能影响市区饮用水水源安全地区的集中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限期整改。
  第六条对饮用水源地保护设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新洋港盐城水源地:东起市区城西大桥、西至新洋港与蟒蛇河交汇处的新洋港水域以及相对应水域两岸纵深各4000米的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东段东起市区城西桥、西至城西大桥的新洋港水域和西段东起新洋港与蟒蛇河交汇处、西至蟒蛇河与朱沥沟交汇处的蟒蛇河水域以及相对应水域两岸纵深各3000米的范围为二级保护区;东段东起市区新洋港与通榆河交汇处、西至城西桥的新洋港水域,西段东起蟒蛇河与朱沥沟交汇处、西至蟒蛇河与大纵湖交汇处的蟒蛇河水域和盐城市境内的朱沥沟水域以及相对应水域两岸纵深各3000米的范围为准保护区。通榆河盐城水源地:取水口上游至盐淮高速北侧、下游至伍龙河入通榆河口南侧通榆河水域及相对应水域两岸纵深各1000米的范围为一级保护区;盐淮高速北侧上游至便仓、伍龙河下游至德禧渡口通榆河口水域及相对应水域两岸纵深各2000米的范围为二级保护区;便仓上游至大丰交界处,德禧渡口下游至市开发区开发大道通榆河水域及相对应水域两岸纵深各2000米的范围为准保护区。在市区蟒蛇河水源地新取水口投入使用后,市区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按苏政复\[2009\]2号文件规定执行。
  (一)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1新建、扩建排放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含汞、镉、铅、砷、硫、铬、氰化物等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2新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电镀、印制线路板、印染、染料、炼油、炼焦、农药、石棉、水泥、玻璃、冶炼等建设项目;
  3排放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有机毒物控制名录中确定的污染物;
  4建设废物回收(加工)场和有毒有害物品仓库、堆栈,或者设置煤场、灰场、垃圾填埋场;
  5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其他建设项目,或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改建项目应当削减排污量。
  (二)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禁止第一项规定的行为外,禁止下列行为:
  1设置排污口;
  2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或者煤炭、矿砂、水泥等散货装卸作业;
  3设置水上餐饮、娱乐设施(场所),从事船舶、机动车等修造、拆解作业,或者在水域内采砂、取土;
  4围垦河道和滩地,从事围网、网箱养殖,或者设置集中式畜禽饲养场、屠宰场;
  5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其他建设项目,或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三)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禁止以上两项规定的行为外,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其他建设项目,禁止在滩地、堤坡种植农作物,禁止设置鱼罾、鱼簖或者以其他方式从事渔业捕捞,禁止停靠船舶、排筏,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第七条在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通榆河保护区内各类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在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通榆河一级保护区内(两岸纵深各1000米)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未经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发改、经贸、外经等部门不得办理核准、审批手续,国土部门不得办理征地手续,规划建设部门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不得登记注册发放营业执照。
  第八条由市经贸委、化治办牵头,会同相关地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措施,依法关停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所有化工企业;对饮用水源安全构成重大潜在威胁的其他企业,相关地区政府应依法予以关停。
  第九条市环保、建设、水利、地方海事等有关部门要建立饮用水源地的日常巡查制度。巡查中发现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地安全的行为时,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予以处理。发现饮用水源地水量、水质异常变化或未达国家规定标准的,应当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通报,必要时还要向市政府报告。
  第十条由市环保部门牵头,组织发改、经贸、建设、卫生、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地方海事等有关部门,每半年组织一次对水源保护地的集中督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责令当地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单位限期整改到位。

  第三章饮用水源保护和监管

  第十一条市环保部门是饮用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水源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督促和指导下级环境保护部门做好水源污染防治工作。
  第十二条市环保部门要加强市区饮用水源监管,及时提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整治意见,组织实施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整治工作,督促相关市(区)人民政府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沿河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市区饮用水水源地做好确界、立标工作。
  第十三条盐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监察支队负责新洋港、蟒蛇河等城西水源地以及通榆河盐城段东取水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市区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违法排污行为调查取证;对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重点污染源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一般污染源每季检查不少于一次。
  第十四条市环保部门建立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制度,实行例行水质监测和水质自动在线监测。
  (一)饮用水源例行监测。在饮用水源的市域交界、县域交界和市区取水口上游的河段设立监测点,监测水质变化情况。所有监测点每星期一监测水源水7项指标(详见第三十七条,下同)一次,在汛期和枯水期每周监测水源水7项指标二次,在洪水期和退水期每周监测水源水20项指标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需要确定监测频次;每月监测5项补充项目和表3前35项特定项目指标一次;每半年监测全部109项指标一次。
  (二)饮用水源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在市区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适当位置设置自动监测站,对7项指标实行全自动在线监测。
  第十五条市水利部门要完善水源水质监测制度,在市域交界、县域交界和市区取水口上游的河段设立监测点,每星期四监测水源水7项指标一次。其他水功能区的监测按原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市地方海事部门是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的机构,负责本辖区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处理船舶造成的污染现场并调查处理污染事故。要对水源保护区水域实行日常巡查制度,严禁运载剧毒危化品的船舶驶入水源保护区;禁止运载危化品的船舶和挂桨机船在水源保护区停泊作业,确需通行的,由船主向市地方海事部门申报,经过批准后由海巡艇护航方能通过。要在进入水源保护区的河段设立“禁止危化品和挂桨机船进入”的警示牌,在水源保护地河段设立电子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进入饮用水源地的运输船舶情况。
  第十七条相关市(区)要在市区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至取水口范围内的平交河口建立闸站,加强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平交河口的监测检测,防止平交河段污染物进入市区饮用水源。

  第四章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管

  第十八条市建设部门是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市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政府监管。
  第十九条市区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实行政府监管和供水企业(单位)检测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十条市建设局对供水企业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监督检查。对市区供水企业和二次供水单位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随机抽样监测:
  水源水:监测不少于2个点,每月监测29项指标一次;
  出厂水:每座水厂每年检测106项指标一次;
  管网水:监测9个点,每月检测管网水7项指标一次;
  管网末梢水:监测3个点,每季度检测常规42项指标一次。
  对日均供应生活饮用水50立方米及以上的二次供水单位每年检测管网水12项指标一次。
  第二十一条供水企业要加强对水厂取水口水源水的水质检查,防止受污染的水源水进入水厂,确保出厂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杜绝不合格的饮用水进入管网,保障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第二十二条供水企业应当健全供水全过程的水质检测制度,负责本企业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设置水源水的溶解氧、出厂水的浑浊度和游离余氯等指标的在线水质检测仪表,并进行连续检测。在水源取水口、水厂出水口和居民密集区用水点及管网末梢处等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水质检测采样点;在市区设置20个以上采样点,对管网水质进行检测。供水企业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检测水质:
  水源水:每日检测水源水9项指标不少于一次,每月检测水源水29项指标不少于一次;
  出厂水:安装在线检测仪器对2项指标实时监测,每4小时检测3项指标一次,每日检测出厂水9项指标不少于一次,每月检测42项指标不少于一次,每半年检测106项指标不少于一次;
  管网水:每月检测管网水7项指标不少于两次;
  管网末梢水:每月检测管网末梢水7项指标不少于两次,每月检测42项指标不少于一次。
  第二十三条供水企业对检测结果超标的水质指标应当立即重复检测,并增加检测频率。检测结果连续超标时,应当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质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四条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加强水质管理工作,每半年清洗水箱(池)不少于一次;清洗后应当委托具有法定检验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游离余氯,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五条市环保、卫生、建设、水利等部门应当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可能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的有害物质,增加相应的水质检测指标和适当的检测频次。

  第五章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市卫生部门是供水卫生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监测工作。
  第二十七条市卫生部门参与新建、改建供水工程项目时饮用水的水源水质监测和评价,参与城市公共饮用水供水工程项目的选址和设计审查、竣工验收,严格发放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市卫生部门对市区每座水厂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4次,每年检测每座水厂出厂水106项指标不少于二次,选择2个点每年检测管网末梢水106项指标不少于二次,选择20个以上管网末梢水监测点每月检测10项指标一次,对日均供应生活饮用水50立方米及以上的二次供水单位每年检测管网水12项指标一次。

  第六章监测、检测数据共享和发布

  第二十九条建立市区饮用水安全信息共享制度。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地政府和市环保、建设、卫生、水利、地方海事、供水企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将涉及饮用水安全信息和监测检测数据向其他相关地区、部门和单位通报。新洋港和通榆河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要实时传送到供水企业。创造条件在市环保部门建立一个数据交换平台。在平台建立前,监测检测数据正常信息由各地、各单位在各自的网站上及时发布,异常信息随时向其他单位通报。
  第三十条市区实行饮用水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月在本市新闻媒体公布一次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检测结果,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对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信息要随时通报,重大紧急情况要立即向市政府报告。

  第七章生活饮用水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四市(区)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依据《盐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突发饮用水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二条发生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饮用水安全事件时,事故责任单位和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和单位必须在30分钟内向市政府报告事件的主要情况,较大饮用水安全事件必须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事件的主要情况,一般饮用水安全事件必须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事件的主要情况,并及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全面开展处置工作。
  第三十三条四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在汛期、枯水期和重大节庆活动期间要加强应急值守,增加监测检测的频次,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巡测,确保饮用水安全万无一失。
  第三十四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地区、单位和个人,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建立市区饮用水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相关地区和部门、单位,分析饮用水源地保护、水质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第三十六条各县(市)人民政府是所辖行政区域饮用水安全责任主体,可以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饮用水安全管理办法。
  第三十七条市区水质监测检测项目及频次根据国家、行业新颁布的相关标准和本市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本办法中的水质检测指标解释如下:
  (一)“水源水7项指标”(市环保部门监测):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总砷。
  (二)“水源水20项指标”: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规定监测pH、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挥发酚、硫化物、总硬度、总汞、总砷、铅、镉、油类、氯化物、氟化物、总有机碳、粪大肠菌群、细菌总数。
  (三)“5项补充项目和表3前35项”: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补充项目指标及特定项目指标。
  (四)“109项指标”: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所有项目指标。
  (五)“水源水7项指标”(自动监测站在线监测):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酚、综合生物毒性。
  (六)“水源水7项指标”(市水利部门监测):pH值、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BOD5、氰化物、挥发酚。
  (七)“水源水29项指标”: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及补充项目指标——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NH3-N、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
  (八)“106项指标”: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表1水质常规指标和表2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42项和表3水质非常规指标64项之和。
  (九)“管网水7项指标”(市建设部门监测):指《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管网水质检测指标-浑浊度、色度、臭和味、游离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十)“42项指标”: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表1水质常规指标和表2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
  (十一)管网水12项指标: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色度、浑浊度、pH值、肉眼可见物、铁、锰、CODMn、氨氮、亚硝酸盐氮。
  (十二)“水源水9项指标”:指《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水源水的水质检测指标-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CODMn、氨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十三)“出厂水2项指标”:浑浊度、余氯。
  (十四)“出厂水3项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十五)“出厂水9项指标”:指《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出厂水的水质检测指标-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游离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CODMn。
  (十六)“管网水7项指标”(供水企业自测):浑浊度、色度、臭和味、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CODMn(管网末梢点)。
  (十七)“管网末梢水7项指标”:浑浊度、色度、臭和味、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CODMn(管网末梢点)。
  (十八)“管网末梢水10项指标”:浑浊度、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色度、pH值、肉眼可见物、铁、锰、CODMn。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